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生物医药 » 正文

抄底中国Biotech

作者:阿基米德君 来源:阿基米德Biotech 229007/29

谁都没有想到,卖身出海会成为一条出路。如果投融资环境不改善,3年后中国90%以上Biotech都会爆发现金流危机。最开心的是MNC(跨国药企),稳稳三赢:以超低价抄底中国优质生物医药资产;原研药竞争对手更少,在中国卖得更好;以美欧日主导的生

标签: 创新 国产 仿制药

谁都没有想到,卖身出海会成为一条出路。

如果投融资环境不改善,3年后中国90%以上Biotech都会爆发现金流危机。

最开心的是MNC(跨国药企),稳稳三赢:以超低价抄底中国优质生物医药资产;原研药竞争对手更少,在中国卖得更好;以美欧日主导的生物科技产业不战而胜,挑战者被迫消失。

赛诺菲和BMS正在中国寻找并购标的。

这是一种双向奔赴。MNC出于专利到期,补充研发管线的需求,正在抄底中国Biotech,而国内投融资、支付条件受限,正好为抄底交易创造捡便宜的机会。国内商业化对大部分Biotech都是一种证伪的出路,而无论哪种形式的出海都是靠谱的,包括自主出海、license-out管线,近期甚至出现NewCo模式(恒瑞医药、康诺亚分别与海外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),最彻底的是卖身出海。

去年12月以来,5家中国Biotech被海外药企并购,包括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,诺华全资收购信瑞诺医药,NuvationBio收购葆元医药,Genmab以18亿美元并购普方生物。传奇生物被曝收到百亿美元并购要约,下一个是谁?

当中国优质生物医药资产,逐一被海外扫货后会发生什么?

01

国产创新药三降

据《自然》旗下综述杂志《自然评论药物发现》数据统计,200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,177家中国制药公司的350个创新药物从临床I期走到FDA批准的成功率仅1.7%。创新太难了。

国内创新药三降。

研发投入

据彭博数据,全球TOP 15大型药企2023年研发投入1349亿美元,同比增长7.8%。NBI指数中剔除大药企后的211家企业2023年合计研发投入为616亿美元,同比增长15%以上。

据Wind数据,国内A+H医药制造业企业2023年研发投入为1857亿元,同比增长3.5%,其中71家Biotech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为508亿元,同比下降3.6%。

商业化

2024年1-5月,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8077亿元,同比下降0.8%。

2024年一季度PDB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额449亿元,同比下降13.1%,环比下降3.6%。据东吴医药,从定期报告看相关处方药标的二季度销售情况还没有恢复到反腐前。

投融资

据药智网、西南证券,2024年1-5月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总额3750亿元(+42.9%),融资事件总数1173件(-3.3%)。

2024年1-5月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领域融资总额284.1亿元(-32.2%),融资事件数310件(-19.7%)。

海外生物科技景气度持续提升,IBB、XBI今年以来分别上涨7.3%、11.1%,并且基本对近期美股七姐妹大跌的免疫。中证医药、港股创新药今年以来分别下跌21.4%、25.0%。

但股市失节事小,实体创新活力下降事大。

据医药魔方、西南证券,2024H1(截至6月27日)我国创新药新增IND数量691个(-10.7%)、新增NDA数量113个(-4.2%)。这可能有同质化产能出清的因素,但国产创新药还处于发展早期,维持活跃度比所谓理性有序更加重要。

创新药不需要整整齐齐、冷冷清清,还能躁起来吧?

集采并不能完全解决医保支付压力。2023年我国医保总收入为3.35万亿元,同比增速为8.3%,总支出为2.82万亿,同比增速为14.7%。2024年1-5月,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.16万亿元,同比增速为2.5%,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0.93万亿元,同比增速为18.8%。

支出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,控费压力大。

DRG/DIP推进对于医保收入占比高、基础治疗属性强、住院类业务占比高的医疗服务赛道有影响。特例单议机制本质是一种审批制,对因住院时间长、医疗费用高、新药耗新技术使用、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DRG/DIP标准支付的病例,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,医保经办机构按季度或月组织专家审核评议,申报数量原则上为DRG出院总病例的5%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‰以内。比例仍有提升空间,对高价药可更加友好。

国产新药与进口新药时间差缩小数据来源:CDE,医药魔方,西南证券整理

02

MNC卷土重来

在中国Biotech未大先衰之时,MNC在中国市场回归集体强势。

据IQVIA艾昆纬发布的2024Q1中国医院医药市场数据,跨国药企销售额同比增长2.0%,而本土药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.7%,在医院用药排名前10的产品中,6款产品来自跨国药企。

进入2024Q2,MNC更是舍我其谁。

诺华2024Q2中国区净销售额11亿美元,同比增长27%。在华建厂扩产,7月2日,诺华宣布其中国放射性药品生产项目正式启动工程建设,这是诺华在中国的首 个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,也是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。

罗氏2024Q2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14%,主要推动力来自 Perjeta(帕妥珠单抗,乳腺癌)、Alecensa(阿来替尼,肺癌)、Avastin(贝伐珠单抗,肝癌)、Xofluza(玛巴洛沙韦,抗流感药物)和Polivy(维泊妥珠单抗,血液癌症)。

阿斯利康2024H1中国区收入33.78亿美元,同比增长15%,ADC明星药物Enhertu(德曲妥珠单抗)全球收入9.32亿美元,同比增长62%。

赛诺菲2024 Q2全球营收107.45亿欧元,同比增长10.2%,虽然未单列中国市场收入,但其主要增长引擎Dupixent(度普利尤单抗)净销售额达到33.03亿欧元,同比增幅29%,全年有望超130亿欧元销售目标,主要受美国和中国、德国、日本强劲需求的推动。Dupixent大适应症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明年H1有望在中国上市。

MNC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,在于其凭借药物性能优势,重新维护全球价格体系,老子药好,你爱买不买。

据澎湃新闻,今年1月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提到“不少患者对原研药有实际的需求”,一些仿制药上市后,临床疗效跟原研药仍然存在差别。一致性评价主要采用生物等效性的标准,诸如质量标准、药物活性成分的晶型和粒度、杂质等主要药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等目前暂未纳入一致性评价。

据中康CMH数据,2022Q3至2023Q2,高血压用药市场在全国等级医院及零售药店两大渠道合计总规模为503亿元,其中,医院渠道3年复合增长率为-7.2%,而院外的零售渠道3年复合增长率为4.0%。原因是集采未中标品牌转战院外市场,尤其是原研药深耕零售药店,贵价药的份额持续提升,导致降压药零售规模反超院内,渠道占比达53%。

当国产优质管线或公司被并购后,MNC原研药的竞争优势会更强,但MNC在控费配合度上可能远不如国产药企。

我们多次提醒,正是高性价比国产创新药的崛起,才能真正解决最新疗法的可及性。当MNC原研药拒绝以价换量,也不是没有手段治它。但这种手段是市场化创新,以PD-1为例,BMS的O药、默沙东的K药,年治疗费用分别约为32万元、22万元,一直不愿降价进入医保,但没有影响。国产PD-1及时实现贵族药平民化,至今已把年治疗费用降到3-5万元,医保后自费支付仅需1万元左右。

随着国内创新药企的追赶,MNC在国内临床、注册和准入方面的先发优势逐渐消失,进口新药时间窗口越来越小。首 款进口新药与首 款国产新药/生物类似药的获批上市时间差距逐渐缩短,国产新药与同机制进口新药的国内研发用时差距也呈现缩小趋势,而国外上市的进口新药引入国内的时间差没有明显变化。

当然,仿制药也能治病救人,但只有国产创新药的崛起进程不中断,国民才有希望在较小时间差内分享最新疗法带来的临床获益。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合作媒体、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信息仅供参考,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。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,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联系电话 021-51376502,谢谢。

热门推荐

国产First in class横空出世

来源:阿基米德Biotech 作者:阿基米德君08/14 10:46

合作伙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