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果然更卷了。
激光雷达头部玩家Luminar官宣裁员20%,同时还宣布要把生产转外包,公司全面转型。
公司CEO遗憾写道,这是非常困难的决定,但为了保证公司在市场中的*地位,以及*化成功的长期目标,所以不得不这么做。
窗口期正在不断缩短。
01、Luminar转型
以上裁员、生产模式转变的种种,都是由于Luminar公司决定转型,这些举措则是转型的*步。
公司CEO在公告中进一步阐释道,由于业务在技术、产品、工业化、商业化方面达到新的阶段,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面临的挑战,因此公司决定,将业务转向更“轻资产”的模式。
首先就是生产流程转为外包。Luminar将更多的工业化流程外包给现有的合作伙伴,具体包括哪些公司并未透露,但会在未来分享更多细节。
而公司现有的佛罗里达工厂,将保持正常运营,不过今后主要用于研发和测试方面。
Luminar认为,生产转外包后意味着能够拥有更大产能,同时降低工业化生产的成本支出、提高盈利能力,还能进一步加快下一代产品的上市速度。
其次,公司还要全面降低成本。
而降本的举措包括,正式员工人数减少20%,这大约会影响到140名员工,目前裁员通知已经下发。
同时,公司还会精简其他成本,将部分组织结构扁平化,以及终止部分承包商的合作,以实现财务方面的灵活性。
根据Luminar的规划,这些举措短期内每年可以节省超8000万美元(约5.8亿元)的成本;长期来看,在未来5年内节省成本规模可以超过4亿美元(约29亿元)。
公司创始人兼CEO Austin Russell(奥斯汀·拉塞尔)在公告结尾表示,作为团队的*,做出此类决定并非易事,但为了公司能在未来十年内处于*位置并实现*的成功,这些举措是有必要的。
为了实现长期目标以及解决现在面临的资本挑战,公司不得不转型。
02、Luminar怎么会裁员转型
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Luminar这家公司。
创始人奥斯汀并非行业老炮儿,2012年Luminar成立时,他只有17岁。
但从高中开始,他就在加州欧文分校贝克曼激光研究所学习,师从光学大牛Jason Eichenholz(后成为Luminar联创和CTO),高中毕业后还考入斯坦福大学读应用物理。
不过和那些硅谷天才一样,奥斯汀在斯坦福读了三个月就退学了,专注于Luminar业务,并且自己设计和制造激光雷达组件。
公司也随之隐姓埋名5年,直到2017年才渐渐活跃于资本市场,A轮就拿下3600万美元融资(约2.6亿元)。
从一开始,奥斯汀明确公司就是要做激光雷达,而且是拥有更高分辨率和更远范围的激光雷达,因为他认为激光雷达是挽救生命的技术。
在2018年,公司宣布已经在激光雷达方面拥有完全集成的技术堆栈,其中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已经迭代到第七代。
代表产品Iris在2019年初步亮相,波长是1550nm(当时大多是905nm),并符合车规级标准,最远探测距离能达到500m,可用于在乘用车、Robotaxi和卡车上实现自动驾驶。
再加上在精度、稳定性、安全等方面的性能提升,Iris亮相时就被誉为是激光雷达里的“颠覆者”。
技术能力成为公司*的招牌,国际巨头OEM、Tier 1的合作纷至沓来,英伟达、Mobileye、高通、丰田、沃尔沃、奔驰、奥迪、上汽等等都成为Luminar的合作对象。
2020年,Luminar登陆纳斯达克,上市前估值就已达到34亿美元(约246亿元),后一度成为美股市值最高的激光雷达企业。
但这几年潮水退去,昔日热闹非凡的行业,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撑不住了。
2022年,两家激光雷达头部公司Ouster和Velodyne宣布合并,抱团过冬;同为头部公司的Quanergy直接宣布破产、业务全面出售,而这距离Quanergy上市才刚刚过去9个月。
在这之中,订单量、量产进度都还不错的Luminar尽管暂时没有曝出什么不利消息,而从现在来看,只是那会儿没曝而已,公司财务方面早已面临不小的压力。
虽然总收入方面,这几年Luminar收入不断攀升,2023年总收入达到6977.9万美元(约5.1亿元),比上一年增长71.5%。
但实际上也是在2023年,公司的产品,或者说激光雷达才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,这意味着Luminar其实和其他玩家一样,都或多或少受到量产进度的困扰。
同时,公司还是在持续亏损中。2023年净亏损为5.71亿美元(约41.3亿元),比去年增加28%。
更不必提公司日益减少的现金储备。截至2023年末,公司账上现金、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只有1.41亿美元(约10.2亿元),完全不够花的。
光是从这三个指标就能看出Luminar经营状况并不健康,更不要说除了收入、盈利状况外,还有自由现金流等多项指标都未达到预期,连公司自己对2023年的定义都是“逆风的一年”。
这家昔日的全球*激光雷达公司,市值缩水已经超过80%。
而除了公司本身因素外,同样值得关注的是,激光雷达在汽车特别是乘用车市场并非不可替代,虽然代表着车端传感器的一条应用路线,但其自身的*地位并不牢固。
居高不下的成本是激光雷达*的硬伤。这不仅妨碍到其普及程度,并且在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,成本问题还会减弱激光雷达的优势,更何况还有4D毫米波雷达这种寻求激光雷达替代的产品。
再加上随着AI算法的发展,大模型的应用、新算法的出现,以往被质疑可靠性的纯视觉路线在这几年成果颇多,并且也在量产车上证明了能力。
比如特斯拉在2022年首次公开引入使用的Occupancy Network占用网络,即俗称的OCC,就是能利用视觉图像,通过体素化(Voxel)的方式理解和处理空间信息,以替代激光雷达能够提供的,实时还原构建3D空间的效果。
OCC的引入,让算法不用去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,只用考虑这个地方是否有物体占用,从而避免传统视觉算法的错检漏检问题,跳出训练集的局限性,大幅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。
种种内外因素加在一起,Luminar急需改革渡过难关。
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,激光雷达反对派头号人物马斯克曾在2021年时曝出和Luminar达成合作,使用Luminar的激光雷达开发和测试自动驾驶系统。
当时,这一消息还被解读为马斯克是自己打自己的脸,意识到激光雷达的优势所以反悔了。
但现在,依赖完全纯视觉方案的FSD V12已经实现三域贯通的智能驾驶,正准备向更高阶的自动驾驶迭代。
而另一边,Luminar苦于盈利能力,不得不裁员转型。